新王朝在全新的制度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,皇帝带着一群人兢兢业业地维持新政,又三年过去,大雍的名声响彻内外。
这日阳光明媚,万淑芳带着陈春婵打算盘,教导她盘账事宜,陈惜云忽然面带纠结地走进来。
她瞄一眼万淑芳,咬一咬唇,就硬着头皮上前道:“娘,听说陛下要重开科举,这事是真的吗?”
“这事应该问你爹呀。”万淑芳一边拨动算盘,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。
“爹还没回来呢。”陈惜云眉头紧皱,显然是心里很着急,这才问到了万淑芳的头上。
“惜云,你是想考科举吗?”万淑芳把最后一笔账写完,抬头问道。
“我没这个想法。”陈惜云连忙摇头。
万淑芳温和笑道:“你可以有这个想法,这三年来陛下采取我的建议,把大雍建设得很好。”
“且因为我的缘故,陛下认为女子不应该被困在家里,也该像男子一样走出来,所以只要再给陛下一段时间,他一定会让女子走上朝堂,为百姓谋福祉。”
陈惜云听到这里心动,不过想到自己年纪也大了,手底下有不少事情要忙,实在是没空读书考科举,便压下心思。
“娘,我实话跟你说了吧,是老三想要重新读书考科举,不愿跟爹去兵营。”
万淑芳满脸的问号:“你爹教人很有分寸,所以他这三年进步很大,眼看就要升官,怎么就想着要考科举了?”
陈惜云被问得一愣:“我也不知,但老三似乎觉得自己读书很有天分,且陛下重开科举,就意味着他要重用文官,老三在武学上比不上二哥,他自然就会想着另谋出路。”
“这话不对,你爹又不偏心,几个孩子都是一样教,唯有老五是真的读书有天赋,你爹才让他读书,没让他学武。”万淑芳直觉不对,头脑一阵风暴。
天下在四年前初定,她和陈昌黎都认为那些造反的人会持续不断地找麻烦,但也不知为何,他们除了偶然跳出来恶心人之外,就销声匿迹了。
也因此他们夫妇把大半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,三年前皇帝建立了一座学院,他们就把家里的孙辈送了进去。
至于儿女辈,他们也没有忽略,而是考察了一番,确定他们的优缺点,才让前三个儿子学武,最小的儿子陈安读书。
一晃三年过去,他们几兄弟相处得还算不错,万淑芳实在是弄不懂陈海怎就想另谋出路了。
“你去找老三媳妇问问。”万淑芳越想越觉得不对,给陈惜云交代一个任务,之后等陈昌黎回来,她就找他将此事说出,然后问,“你说老三在想什么呀?”
陈昌黎眼尾微挑,露出一份无奈:“他应该是想继承国公府。”
“啊,是谁在他耳边嚼了舌根子?”万淑芳震惊万分,旋即有所怀疑。
“叶轩他们年事已高,最近准备退下来,扶持家中的小辈,老三应该是无意间听到了消息,就想在我们夫妇的面前证明自己的能耐,好让我们选他。”陈昌黎摸着下巴思索片刻,就将猜测告知万淑芳。
万淑芳又气又笑,到最后完全是哭笑不得,“你才四十,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,他怎么就觉得你不能干了。”
陈昌黎握住她的手,笑容灿烂,令人心醉神迷,“其实早日选一个继承人出来也是一件好事,因为我想带你游遍天下,见识大雍的美好风光。”
书趣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