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书趣阁>历史军事>请不要逼我做神仙> 第364章 众多琐事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64章 众多琐事(2 / 2)

消息传回到襄阳。

张百万比谁都高兴,仿佛自家人中了状元一般。

逢人就说:“当初徐公子还是秀才的时候,我就说了,他未来是要中状元的。”

“哈哈哈哈,我老张果然没有说错吧。”

“当初在悦来酒楼,我家那不孝子,还被徐公子打过呢。”

张望听得很是无语。

自己被打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,怎么老爹反反复复拿来吹嘘?

如今自己好歹是张家少主,要出入打理生意的,这让自己怎么见客人?

不过,这些话也就只敢在心里发发牢骚,张望是绝对不敢当面跟张百万提出抗议的。……

临安府这边。

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,土豆和玉米都迎来了收成。

土豆和玉米的生长周期差不多,都是三四个月左右。

两者几乎前后脚成熟了。

产量跟张天之前估计的差不多。

土豆湿重的亩产有二十多担,离当初夸下的“一百担”海口还很远。

但皇帝和百官,以及一众农夫已经激动得不得了。

这才是第一年,种子还没没有优化,就有如此高的产量。

将来再优化几批种子,改进一下种植之法,百担可期。

但玉米就稍差了些。

结的玉米颗粒倒是不小,但是一根玉米棒子上,只有几十粒玉米。

棒子上肉眼可见的,有大块的地方留着空白。

若是全部结满,十担起步轻轻松松。

即使现在,亩产也有三担之多,已经比稻谷多了一截。

受此激励,朝廷更加重视农科。

不但安排了3支队伍专门研究提高土豆、玉米、稻谷的产量,就连其他农作物,都在逐步铺开。

每年都录取了大量的农科童生加入研究。

因为农科科举要晋升,需要耕作试验田,总结出增产良法。

最早负责土豆、玉米的这一批农夫,先后晋升为“农科秀才”。

一时间,荣归故里,简直比举人老爷还要风光。

读经义的举人老爷,需要百姓的供养。

敬畏归敬畏,却不关普通老百姓什么事。

但农科秀才可不同。

回到故乡,给农夫指点一下,到了收成之时,产量立竿见影。

十里八乡的百姓,但凡听到有农科秀才回乡,那都是让族里带着礼物登门。

只求能够让农科秀才去乡里指点几句。

一造下来,产量能够与其他乡拉开明显的差距。

如此一来,农科之人在百姓眼中更加宝贵。

甚至出现“抢人”的情景。

受此影响,不少普通百姓的子女也开始走农科一道。

反正考农科对经义要求不高,能够识文断句就行。

关键是懂得种庄稼,找出增产之法。……

整个安朝欣欣向荣,只要粮食产量一上来,人口必然大规模增加。

到时候,将会是一个远超汉唐的盛世。

然而,就在此时。

前去吐蕃“灭佛”的儒、道、佛三家之人,终于激发了第一次天击!

大半个安朝国土,都能够看到一道天剑般的光芒,自东向西,射入吐蕃高原。

真正意义上的灭佛,开始了!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书趣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