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书趣阁>都市言情>1979我的文艺时代> 第四百一十五章 作家专号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百一十五章 作家专号(1 / 2)

最文学》编辑部的编辑们最近忙得要死。

自从路谣小说《人生》大火之后,单行本要发行的消息,版权纷纷出售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后,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就把他们给淹没了。

投稿最多的当然还是新人作家,乃至连作家都算不上的文学爱好者。但是与之前不同的是,最近投稿的知名作家越来越多。

只是所以造成这种情况,还是因为姜玉楼代表《最文学》四处出动,推销自家作家的作品。

尤其是路谣小说《人生》的成功,对他们的触动最大。

往年,要说哪位作家最成功,谁的小说卖得最多,谁的小说版权最吃香,作家们心里想到的有且只有一个名字,那就是姜玉楼。

姜玉楼实在是太成功了,成功到他们完全起不了其他心思。

比不了啊,实在是比不了。

当然,他们那不是嫉妒。虽然不至于心气被打没,但也认为自己的作品即使写得好,文学价值高,在读者和导演、编剧等人的眼里还是不值一提。

但是《人生》的出现,改变了他们的想法。

原来只要小说写得好,完全能引起读者的共鸣,如果再碰到一个好的平台,想要如姜玉楼一般发财可能不容易,但是和路谣扳一扳手腕,却未尝不可。

根据他们的估算,路谣就靠着《人生》一部作品,稿费和版权收入加起来能超过上万块。

这可是上万块啊,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四五十块钱的年代啊!

要说他们不眼红,那是假的。毕竟路谣不是姜玉楼,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。

当关于路谣的版权又出售了哪些的新闻登报后,他们只有一个念头,那就是彼可取而代之。

没错,就是这个念头。

他们和路谣一样,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,凭什么他能赚上万,而我不能呢?

路谣的作品和他之前的作品相比,进步很大吗?

他们不觉得。

那他为什么能这么火?

因为平台!

没错,《最文学》再次进入他们的视野。

一开始,这些知名作家知道《最文学》还是因为姜玉楼。

国内最年轻,最有名,最有钱的作家自己创办了文学刊物,想不引人注目也难。

但,也就那样了。

毕竟经营文学刊物和文学创作不一样,这是两个领域。

可谁能想到,《最文学》第一期上市后,创造出了销量超一百三十一万册的恐怖成绩。《最文学》已经成为国内创刊第一期销量最高的杂志,而且在评论界和读者中,杂志的口碑也非常好。

这就很恐怖了。

靠着这一波销量和口碑的双爆发,《最文学》火了,第一期作家们的作品和他们本也火了。

就不说姜玉楼和路谣了,就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爱好者于华都成了作家,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和喜爱。

以上种种,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他们平台的重要性。

而且,《最文学》为作家们的作品四处奔走也传开了,这让他们最后一点犹豫和担心也没有了。

他们不是无欲无求的文人墨客,他们有家要养,甚至稿酬就是他们的全部。现在《最文学》能给他们名气和金钱,他们有作品不投它又投谁。

于是乎,潮水般的小说文稿邮寄到了《最文学》的编辑部。

徒然收到如此多的文稿,加上之前的积累,以新人为主的编辑们也是累得够呛,叫苦不迭。

不过在叫苦归叫苦,实际上他们可是高兴得不行。

一个是高强度的工作切切实实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经验,在一个自己工作的杂志社收到如此多的文稿,不正好证明了杂志在作家眼中有多受欢迎吗。

刚开始,姜玉楼见到如此多的投稿也是很开心,只是没过多久他也高兴不起来了。

宋文不停地向他诉苦,诉说着现在编辑部人少,工作量大,急需招募编辑。

只是一时半会儿让姜玉楼到哪里去找编辑,没办法,他不能愉快地划水了,只能暂时停下《风声》的创作,一边物色合适的编辑人选,一边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审稿上面。

要说对于审稿,他其实并不抗拒。不过这有个前提,那就是他审稿的作品要足够出色,否则的话,那些连王硕“中小学生作文”水平也比不上的文稿,很难让他能沉下心去找其中的亮点。

这天,姜玉楼正皱眉看着一篇稿子,办公室们被人敲响。

在他喊“进来”后,门被推开,是宋文抱着一堆文稿走了进来。

姜玉楼看到他手里的文稿,眼角一阵抽搐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书趣阁